close

  人人都夢想桃花源房屋貸款,而現實的桃花源並非不存在。
  在以“數字”和“速度”為衡量指標的當下中國,一年有超過800萬人次,走進“中國畫城”——傳世名畫《富春山居圖》實景地,“中國最美縣”浙江省餐飲設備桐廬縣,尋找高速運轉生活之外的心靈家園。
  慢生msata活:從“旅游”到“旅行”
  桐廬並不是一個新興旅游目的地,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被譽為“縣級旅游之冠。”仰慕富春江的名人太多,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、范仲淹……1200多名詩人在桐廬富春江畔寫下了2300多首傳世詩篇,黃公望為她畫下了著名的《富春山居圖》。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,這裡的瑤琳仙境、嚴子陵釣台,就讓以長三房屋貸款角為首的全國旅游市場趨之若鶩。
  富春山水醉,桐廬鄉村襯衫美。近年來,這個小縣城又擁有了讓都市人艷羡的一張新名片——“慢生活”。
  在富春江畔的蘆茨村,正在建設浙江首個鄉村“慢生活”體驗區。這裡的447戶人家,被7萬多畝碧綠山林環抱,《富春山居圖》中那棵近1500年的迎客松,依舊瀟灑挺立。
  走進百年香樟樹下的“石舍香樟”營地,映入眼帘的是一塊小木牌,只有四個字:“在這裡聽”。不明所以的人駐足,耳中卻只有風過處,滿山千竿翠竹一同“沙沙沙”和聲。原來,蘆茨提供的正是天地之間的大自然音樂。
  從六七月開始,就進入了蘆茨村預訂的最旺季,“車都停滿了”。
  “是時候停下腳步,到桐廬,慢慢地感受生活了。”這成為不少游客來桐廬的理由。人們來這裡,在太陽底下看書、發獃,享受大自然,也得到藝術、讀書等精神上的補給。更何況,還能享受到這裡的綠色美味——“三石一雞”:石板魚、石雞、石筍、土雞。
  也有從上海、杭州來的中老年人,在這裡一住就是四五個月,喝桐廬特產綠茶“雪水雲綠”、下棋、雀戰,呼吸山中純凈的空氣,聽竹濤犬吠,聞花香書香,看雲霞溪流,登山騎牛,重拾鄉野記憶。
  但它可不是一直如此。村民告訴記者:“從前,這裡以燒炭為主業,道路髒亂差,污水亂排、垃圾亂扔的情況較為普遍。”
  在很多地方,城鎮化的高速車輪,讓城鄉的貧富、環境差距都不斷拉大。而桐廬要抹平的,正是“城市像歐洲、農村像非洲”的城鄉鴻溝。
  從2009年啟動風情小鎮建設開始,到2011年啟動精品村、中心村建設,桐廬縣始終以景區的要求建設每個村鎮,以景點的標準治理每個村的衛生環境。
  如今,小小的蘆茨村已有70多家農家樂,一年接待超過30萬人次,旅游收入3000多萬元。旅游產業還解決了360多人的就業,用大學生村官章錫燦的話說,“都成了小老闆”。
  而另一個清麗的小村——環溪,以前村民做小冶煉和箱包,“屋裡是宮殿,外面像豬圈”。現在,桐廬縣183個村全部實現了污水處理聯網,環溪這個具有深厚清蓮文化底蘊的美麗村莊吸引了眾多游客。有村民投資30萬元開了農家樂,一兩年就賺回了成本。
 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里,桐廬地處西湖和千島湖的中間,具有“啞鈴的劣勢”。但桐廬縣副縣長樊春並不認同。
  “進入休閑時代,旅游已演變成旅行。我們要讓桐廬成為都市白領‘工作與生活兼顧’的港灣,讓它成為‘橄欖形的中心地帶’。未來,桐廬的目標是依托生態資源優勢,用特有的慢生活體驗和健康養生方式,成為都市追求高質量生活人群的心靈港灣。”樊春說。
  桐廬效應:從“空巢村”到“逆城市化”
  30多年改革開放,城鎮化的龐大火車頭讓不少鄉村演變為“空巢”之地。
  但在桐廬,卻好像有一種魔法吸引人們重返鄉村。
  這靠的,就是鄉村旅游。“鄉村旅游不只推動了經濟的發展,實際上,在就業、養老和農村集體經濟方面,都有巨大的潛在貢獻。”樊春說。
  江南鎮荻浦村休閑鄉村游之所以火,游的是自然和創意。“創意”,是透視古建築里的歷史與文化,用創意賦予它們新的亮點,如“牛欄咖啡館”、“豬欄茶吧”等。這些創意一開始得不到村民的信賴。很多老百姓都說:怎麼會有人來我們這裡?
  但現在,“牛欄咖啡”兩個月收入20多萬元,最多時一天流水達到1.4萬元。從臺灣引進的“九品香蓮”成了咖啡館客人最愛的招牌飲品。今年“十一”期間,荻浦花海一天最多時接待兩萬人次,不寬的一條條巷子里停滿了自駕游來看花海的私家車,車龍一直排到了村外的高速路口。每家農家樂的桌子都坐滿,門口排著等待空位的人們。
  現在許多農村存在著新房建起來了,但農村依然空殼的現象。對此,桐廬縣委副書記吳玉鳳的理解是:“政府部門的認識需要從單純的‘建設農村’向‘管理農村’、‘經營農村’轉變,這是一個過程。”
  她介紹,桐廬的第一步是讓老百姓感受到美麗鄉村的建設成果,第二步,要從“美麗鄉村”走向“美麗經濟”。
  “村美了,民如何富?”桐廬動了很多腦筋,分為三個層次:
  一是著力建設32個中心村,形成人口和產業的集聚效應;二是精心打造50個精品村,著重發展鄉村旅游;三是培育特色村,做到公共基礎設施全覆蓋。這樣以城帶鄉,以鄉促城。
  “我們的計劃是:建一個,就成一個;成一個,鞏固一個;鞏固一個,經營一個。串點成線,串珠成鏈,連線成片,形成點上出彩、沿線美麗、面上潔凈的美麗鄉村新格局。”吳玉鳳說。
  桐廬打造的新型旅游經濟,讓活力重新回到農村。
  如今,荻浦村的農家樂增加到了15家,還有年輕人放棄打工回鄉開店,村民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。在“牛欄咖啡館”的幾十米外,新開了一家“美麗鄉村奶茶店”。正是因為“十一”期間不時有游客敲門問“能不能吃飯”,老闆娘才萌生了開奶茶店的想法。
  同樣回歸的,還有國家森林公園——大奇山腳下的村民。大奇山被稱為“江南名山”,負氧離子數量達到每立方釐米3000個的高標準。
  40歲的夏忠英這兩年回到了家鄉。之前在酒店當服務員的她,打工的月工資是2000多元,還和家人兩地分離。但現在,一年的農家樂收入達5萬~8萬元,實現了“在家門口賺錢”。
  “我家堆著的南瓜、放養的土雞,客人看到了就會買,因為放心。有一次,上海來的一家四口,喜歡廚房裡的土竈,還堅持要自己來燒。”她笑著說。
  在這裡,包吃包住一天只需100元。但別擔心農家樂的“水準”,因為這裡是公司負責管理、村委統一指揮、農戶負責經營,最大的優勢就是“服務規範化”,棉被、洗滌等衛生標準統一,也不允許農戶漫天要價。裝修時,農委和街道還一次性補貼每張床或桌子240元。哪家遭投訴3次,就要被停業整頓。
  從今年7月動工,農戶也曾心存疑慮,一沒有客人就跑到村委、公司質疑。但“十一”假期,11家農戶家家爆滿,很多人“開寶馬奔馳來住民宿”,讓他們喜笑顏開。
  農民的創造力,也跟著“活”了起來。比如靠近大奇山氧吧步道的紫雲農家,裝修的是日式榻榻米風格,得到都市“小清新”們的喜愛。而夏忠英的丈夫擅長根雕,家中就頗有古樸情調。
  “政府做好規劃、創意和管理,有了示範效應後,村民就會跟上,自發做民宿、賣土特產。如政府牽頭打造了第一家“牛欄咖啡”,接下來,村民就可以自己開始差異化經營。”吳玉鳳直言:“農民的反響,比我們提倡、預期的還要活躍。他們回到老家,打造民宿經濟,讓鄉村旅游呈現出新的局面。青壯年勞動力願意回歸,是因為既能夠照顧老人和孩子,又能夠創收不菲。”
  全域旅游:從“瑤琳時代”到“富春江時代”
  從2011年起,桐廬啟動實施旅游經濟振興五年行動計劃,提出創建“全域旅游示範縣”目標,舉辦“首屆中國(桐廬)休閑鄉村旅游季”,全力打響“中國畫城·瀟灑桐廬”的品牌。
  用桐廬縣委書記毛溪浩的話來概括,桐廬的文章就是“慢、養、江、村、節”5個字。
  “慢”,指的是在蘆茨建設的首個鄉村慢生活體驗區;“養”,是挖掘中醫葯養生文化,建設中醫養生醫療旅游區,培育發展中醫葯養生旅游產業;“江”,是整合利用富春江沿途旅游資源,打造一個集觀光、休閑、美食、養生為一體的開放式5A級富春江大景區;“村”,是指依托美麗鄉村建設,建設休閑鄉村旅游示範點,推出休閑鄉村體驗游精品線路;“節”,是中國休閑鄉村旅游季和華夏中醫葯養生旅游節等旅游節慶。
  這之中最大的創造,是“全域旅游”這個新概念——桐廬將建成一個“縣域大景區”,讓人一下高速,就仿佛進入《富春山居圖》的實景畫捲。
  “全域旅游是一個創新模式。”毛溪浩說,它破解的,是城鄉統籌發展這個難題。
  “改革開放以來的一個共性問題,就是城鄉差別越來越大,人才、財富、資源都流向城市,怎樣扭轉?”
  桐廬的魄力,形成了合力,而合力鼓動了鄉村旅游的春風。
  據桐廬縣旅游委員會統計,今年1月至11月,桐廬接待國內外游客820.3萬人次,同比增長15.69%。其中,鄉村旅游貢獻的增長是驚人的:游客達到209.7萬人次,同比增長52%,經營收入10949萬元,同比增長58%。
  在國際休閑產業協會副主席朱至珍看來,桐廬已經從觀光旅游的“瑤琳時代”轉向了休閑旅游的“鄉野時代”。“換句話說,它正從上世紀80~90年代走在全國前列的一個景點——瑤琳仙境,走向了全域旅游的‘富春江時代’。”
  行走桐廬,每一個小村莊都很有味道,現代化中不失古樸,還帶了點小資情調。而最讓游人驚訝的是:“村民還是一樣的質朴。他們的生活環境變好了,那才是村莊建設最想要的結果吧。”
  朱至珍認為,桐廬“全域旅游”的概念,無論對中國新農村建設還是休閑鄉村旅游的行業發展,都具有標桿意義。
  “這是在真正踐行十八屆三中全會建設‘美麗鄉村’的精神。”朱至珍說。
  “在桐廬,旅游已占GDP的10%,下一步,我們要做好‘美麗外表下的美麗業態’。”毛溪浩說,“美麗鄉村建設已初見成效,極大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,並帶動了村民習慣的改變,下一步,如何用好這一改變,變成可持續發展的動力?這是我們正在思考的問題。把美麗資源轉化為一種生產力,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,這是一條既能保護利用好環境、又能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發展之路,環境就是軟實力,青山綠水就是我們的金山銀山,而農民富裕、城鄉和諧發展是我們的最終目標。”
  青山、綠水、村美、民富,桐廬正在繪就一幅現代版的《富春山居圖》。
  (莊慶鴻 王夢婕)  (原標題:千百萬中國人追尋的“慢生活”田園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mpaluvppdv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